生活中,相信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是引發心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。
那么,高壓(收縮壓)高和低壓(舒張壓)高究竟哪個更具危險性?
應該重點控制哪個?
1、“高壓高”和“低壓高”哪個更危險?
血管作為血液輸送的通道,如同水管,水壓越大,管道出現老化、破裂的風險越高。因此,收縮壓升高對血管的損傷尤為嚴重,是導致心臟、大腦、腎臟、眼睛等器官病變的主要因素。
雖然低壓(舒張壓)升高也存在風險,但相對而言,其危害程度較低。若僅為單純性舒張壓升高,說明大動脈彈性尚可,此時器官受損程度較輕。因此,在高血壓治療中,對收縮壓(高壓)的控制至關重要。
2、為什么低壓高了不容易降低??
在很多高血壓患者的認知中,降低舒張壓似乎更困難。即使服用降壓藥物后,收縮壓(高壓)下降顯著,但舒張壓(低壓)降低幅度較小,是否存在專門降低舒張壓的藥物?
事實上,各類降壓藥物均作用于收縮壓和舒張壓,并無單一針對收縮壓或舒張壓的藥物。只是因為收縮壓對降壓藥物較為敏感,服藥后下降較快,而舒張壓降低相對較慢,從而給人一種不容易降低的錯覺。
然而,高血壓晚期會導致動脈硬化、彈性降低,此時舒張壓可能恢復正常甚至偏低,而單純升高的收縮壓(高壓)則更難以控制。
3、不同血壓類型的治療側重點!?
對于單純舒張壓升高的情況,中青年高血壓的特點,靜息心率是選擇降壓藥物的重要參考。
若靜息心率超過80次/分鐘,可能存在交感神經興奮性高,選用β受體拮抗劑(洛爾類藥物)較為適宜;
若靜息心率低于80次/分鐘,可能腎素分泌較多,選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(沙坦類藥物)較為合適。
許多中青年人的舒張壓升高可能是由心理壓力大、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,或肥胖、睡眠不足等因素誘發。
若規律服用降壓藥物,但血壓仍波動較大,可以嘗試心理門診、減輕體重、改善睡眠等措施,可能取得比降壓藥物更好的療效。